接班人

2021-05-27

鄒俊

返回首頁

在六十年代,知識青年大多居住在城市,學校家庭兩點一線,沒經過基層鍛鍊和社會調查,也不瞭解底層人民的艱辛就進入機關大院,缺少生活實踐和工作歷練。在經濟不景氣、就業困難、備戰備荒的國際環境,以及廣大勞動人民的需要下,黨中央於是發動工農商學兵結合的培養方式,讓他們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壯志,到農村去大有作為。知(支)青在三線邊疆學習,才會知曉中國的真正面貌,回到工作崗位才會記起農民的苦累和貧乏。他们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才會對基層人民有感情,在位時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需求的政策,才能高屋建瓴的構建強國富民的戰略規劃。毛朱周等開國領導人的戰略接班人是知青一代,他們把中國的希望放在這些八九點鐘的太陽身上。

知青在鄉村基層、三線建設、邊疆兵團接受勞動教育,再到企事業單位磨礪成長,能力強的一批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們知道底層的物質贫乏,牢記導師的殷切囑托,故不會忘本。他們曾與基層的先進個人、勞動模範和紅旗標兵互相競爭,共同進步,培養出深厚的同志感情,當他們有本事時,才不會忘記那些在窮困地方一代人吃三代苦,把一生奉獻給祖國建設事業的英雄模範和勞動人民。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毛澤東

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和改革開放時期經歷了資本主義的誘惑和洗禮,以及思想的困苦掙扎和西方文化的侵蝕,始終堅守本色,恪守本份,這一代人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革命先賢的接班人。如果能在他們的領導和指引下,集體到各省打造樣板示範區,展示其精神風貌和智慧才華,煥發第二青春反哺鄉村,這樣才算實現他們那一代人的理想信念。

老中青結合,每個省劃一個縣用鄉村振興思路打造生態環保,人民安定團結,遠離貧困的集體村落和縣域經濟體。只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少年皆可去接受培養,通過集體培訓提升本領,再組團隊建設美麗家鄉。知青老一輩集體辦學校,退休幹部、標兵模範、先進工作者,以及教師和致富新農人都可以來進修,再下鄉做家師和領頭人去幫助、引導、培養有志青年,傳授他們的知識經驗,結合實踐傳承知青時代的優秀文化,讓前輩的精神氣質在整個社會得到示範和宣揚。

培養接班人要有辛勞工作經歷,不怕苦不怕累是每個青少年的品質,讓年輕人在勞動中越來越壯實和精神,做事能力提升,再結合理論學習使思維變得更活躍,視野更開闊。以團隊形式交流來往,從開始就有兄弟情,同學誼,形成親密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風。

只要有本事有才幹的青年領導團隊成長起來,就能帶動一個村一個鎮奔向共同富裕。每年在全國選十萬基層人才到“修道大學”集中學習,培養綜合能力和中華文化思維,強化年輕人的開拓、改革、合作意識,根據自身機遇、本縣優勢和潛力,規劃設計具有清晰、明確、可操作的鄉村振興思路,再回到地方,在基層工作和民主實踐中,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幹。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方向,在實践中培養、锻炼、歷練能够擔當起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才培養需要廿年時間,前十年打根基,夯實基礎,再十年形成一股鬥志昂揚、青春奮進的正能量保護場,在此環境下才能歷練出下一代戰略接班團隊。他們有父母、老師、學長作榜樣,以及指點和幫助,其才智、膽略和見識會大不一樣。通過積極向上,民主競爭的環境磨礪成長,身心愉悅地學習工作,心態就會趨向於包容謙遜,求真務實,才敢勇於奮戰,完成下一個百年強國目標。

只有通過廣闊天地重塑中國人的精氣神,才不會辜負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良苦用心;只有傳承革命先輩的優良作風,奮發圖強,交出滿意的答卷,知青一代才算畢業;只有培養出一代接班人,敢於挑擔前進,一代比一代優秀,展現青春活力引領全球,才算完成使命。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言行事業要對列祖列宗和子子孫孫負責,這樣人民才會變得勤懇踏實,德行會趨向於忠厚淳樸、誠信睿智。